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25年诚邀全球英才依托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
一、项目介绍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旨在吸引和鼓励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方面已取得较好成绩的海外优秀青年学者(含非华裔外籍人才)回国(来华)工作,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创新性研究,促进青年科学技术人才快速成长,培养一批有望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骨干,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2025年,我校继续实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引才计划。
二、申报条件
(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的申请人应具备以下条件: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自觉践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2.出生日期在1985年1月1日(含)以后;
3.具有博士学位;
4.研究方向主要为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申报依托学科应为我校双一流建设学科或相关学科;
5.在取得博士学位后至2025年4月15日前,一般应在海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研发机构获得正式教学或者科研职位,且具有连续36个月以上工作经历;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且业绩特别突出的,可适当放宽工作年限要求;
6.取得同行专家认可的科研或技术等成果,且具有成为该领域学术带头人或杰出人才的发展潜力;
7.申请人尚未全职回国(来华)工作,或者2024年1月1日以后回国(来华)工作。获资助通知后须辞去海外工作并全职回国(来华)工作不少于3年。
(注:以上内容参考2024年申报条件,具体申请条件请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2025年发布的项目指南为准。)
(二)限项要求:
执行国家科技人才计划统筹衔接的相关要求。同层次国家科技人才计划只能承担一项,不能逆层次申请。
三、支持政策
(一)国家提供100-300万元经费资助,资助期限为3年;
(二)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积极打造具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提供全方位、多样化的社会保障及福利待遇和良好的科研环境。项目入选者学校提供的待遇如下:
1.聘任岗位:聘任至学科特聘教授岗位,事业编制,正高职称,博导资格;
2.薪酬待遇:聘期内年薪100万元;
3.科研经费:提供科研启动经费500万元至1000万元(含国家支持)及必备的科研条件;
4.安家保障:安家费150万元,符合条件的配偶可安置工作,协助解决子女入园入学;
5.团队支持:配备助手和科研秘书;优先支持招收博士、博士后;支持团队引进青年教师、专职科研人员(薪酬主要由学校承担,符合入编条件的提供事业编制);
6.积极推荐河南省人才认定,享受奖励补贴、医疗保障、子女入学、出入境和居留便利等相关待遇;
(三)依托学校申报海外优青项目未入选者,按照河南省、郑州市相关政策予以支持,同时入选学校相应层次引进人才,享受相关科研支持及生活待遇,纳入学校后备人才库进行重点培养。
四、申报程序
1.有意向依托我校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的申请者,请将以下材料发送至相关院系联系邮箱或科技处邮箱:kjjh@ncwu.edu.cn,邮件主题请标注为“2025优青(海外)申报+硕博英才网shuobojob.cn”。
2.简历应包括个人基本信息、联系方式、主要学习和工作经历、主要学术成就(论文、项目、专利和奖励情况等)。
3.通过审核并与学校签订工作合同或者意向性协议后,我校将指派专人与您联系,提供2025年系统申报全面的咨询服务,后续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有关要求进行评审和推荐。
五、联系方式
自科类学院/研究机构 | |||
学院/研究结构 | 联系人 | 电话 | 电子邮件 |
水利学院 | 王老师 | 15796658095 | wangyan@ncwu.edu.cn |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 赵老师 | 15225186392 | zhaozhiqiang@ncwu.edu.cn |
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 | 张老师 | 13213239258 | zhangzhiqiang@ncwu.edu.cn |
材料学院 | 韩老师 | 18538170391 | hanpeng@ncwu.edu.cn |
土木与交通学院 | 魏老师 | 15239172968 | huinanw@yeah.net |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 王老师 | 15927147028 | david-wn@163.com |
电气工程学院 | 陈老师 | 13760349037 | chenzhiliang@ncwu.edu.cn |
机械学院 | 吴老师 | 13526595573 | wujinmei@ncwu.edu.cn |
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 刘老师 | 15225072184 | liuhui@ncwu.edu.cn |
水资源学院 | 张老师 | 18738182456 | zhangxiaoli@ncwu.edu.cn |
数学与统计学院 | 陈老师 | 15036039987 | chenguohua@ncwu.edu.cn |
建筑学院 | 张老师 | 15538270357 | zhangchenming@ncwu.edu.cn |
信息工程学院 | 王老师 | 13938487876 | wanghui@ncwu.edu.cn |
电子工程学院 | 朱老师 | 18436919497 | zhuzhihua@ncwu.edu.cn |
数字孪生水利高等研究院 | 曹老师 | 17513353668 | caobinalonzo@sina.com |
黄河研究院 | 徐老师 | 18838276662 | xushashasmile@gmail.com |
职能部门 | |||
联系部门 | 联系人 | 联系电话 | 联系邮箱 |
科技处 | 崔老师 | 0371-69127211 18736087331 |
kjjh@ncwu.edu.cn |
为什么选择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地处黄河之滨,国家交通枢纽中心河南郑州,1951年创建于北京,是水利部与河南省共建高校。学校是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国家首批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首批“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首批具有海外留学生招生资格高校、“金砖国家网络大学”中方成员牵头高校、河南省唯一一所中非高校百校合作计划中方成员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高质量发展的事业平台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坚持治水兴国初心使命,立足黄河,面向全国,辐射全球,构建形成了以“水利+”的三圈层学科体系,工程学科、环境/生态学科进入全球ESI排名前1%。学校以服务国家战略和重大科技需求为导向,整合汇聚研究力量,发展新赛道,塑造新优势,重构科研组织模式,健全制度保障,重组科技资源,创新服务机制,推进人才汇聚、资源汇聚、平台汇聚、成果汇聚,组织塑造核心优势竞争力,聚力攻坚大学者、大平台、大项目和大成果关键任务,实现学科起高峰和“单项冠军”目标,着力塑造“金字塔”新优势学科格局。学校设有黄河流域水资源高效利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水利部黄河下游滩区生态水文演变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国家、省部级科研平台66个,黄河研究院、数字孪生水利高等研究院等专门研究机构185个,河南省水圈与流域水安全等省级重点实验室6个,河南省水资源高效利用与防灾减灾等省级科技创新团队22个。入选河南省黄河实验室研究基地,是黄河实验室主要成员之一。承担“堤防大溃口快速封堵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基于重力卫星的地下水监测与预警技术”、“长江黄河百年尺度水资源演变与洪旱风险评估”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荣获全球水文科学界最高学术成就奖——国际水文科学奖Volker奖章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6项。“十三五”以来,主持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100余项;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281项,其中省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0项,大禹水利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在Science、NatureGeoscience、《科学通报》《水利学报》等顶刊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41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000余部,荣获“全国水利科技先进集体”。
追求卓越的事业伙伴
学校始终坚守治水兴国初心使命,以服务国家水利水电事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秉持“情系水利、自强不息”的办学精神,筚路蓝缕,矢志不移,建成为水利特色鲜明,工科为主干,理、工、管、农、经、文、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大学。现有68个全日制本科专业,2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9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建有花园、龙子湖和江淮三个校区,占地面积3835亩;设有水利学院、电气工程学院等26个教学单位,全日制在校本科生和硕士博士研究生、外国留学生3.8万余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灵活高效面向国际引才,汇聚了一支国际化、高水平、年轻化的教师队伍。截至目前,教职工28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80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200余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人才及河南省优秀专家等高层次人才130余人。教师队伍中,45岁及以下教师占比约75%,高层次人才占教研系列50%以上,中国工程院刘先林院士全职加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尊重包容的人才生态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牢固树立“人才第一资源”理念,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实施“一把手”抓“第一资源”,深入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加强顶层设计,聚全校之力以更高标准、更大魄力、更实举措、更宽广胸怀,做好学校人才工作。开展分类分层、有目标有组织的高层次人才引育项目,构建“以才引才、以才聚才、以才育才”的人才工作模式,实施“人才+团队”集聚模式,协同学校-学院-学科三级引育体系,锚定目标人选,优化资源配置,大力精准引育人才。建立健全人才工作服务机制,调整和优化人才政策,提升人才服务统筹层次,优化人才服务流程,推动人才服务供给侧和需求侧精准匹配,积极营造宽松和谐的环境,打造识才用才的工作环境、引才聚才的政策环境、育才留才的生活环境、爱才敬才的文化环境,让各方面人才充分感受到被尊重被善待被包容的浓厚氛围,充分激发人才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各类人才脱颖而出,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原文出处:
https://ncwu.edu.cn/info/1066/19448.htm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等事宜,请与我们联系。邮箱:shuobojob@126.com。
微信公众号
关注硕博英才网官方微信公众号
硕博社群
- 博士交流群:32805967
- 北京硕博交流群:290718865
- 上海硕博交流群:79953811
- 天津硕博交流群:290718631
- 重庆硕博交流群:287970477
- 江苏硕博交流群:38106728
- 浙江硕博交流群:227814129
- 广东硕博交流群:227814204
- 湖北硕博交流群:326626252
- 山东硕博交流群:539554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