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硕博英才网 > 高校招聘 > 江苏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高等研究院(仿生界面材料科学全国重点实验室)2025年诚邀全球英才

信息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高等研究院作者:硕博英才网发布时间:2025-04-24 14:59

仿生界面材料科学全国重点实验室(简称“全重”)是整合了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基础科学中心——仿生超浸润界面材料与界面化学基础科学中心、两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国家“111计划”)——苏州大学光功能纳米材料创新引智基地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仿生智能界面科学与技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以及北航仿生智能界面科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苏州仿生材料科学与工程中心、北京仿生界面科学未来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大纳米科学技术学院、苏州大学纳米科学技术学院等一系列科研基地和平台,新建的实验室,于2024年底获批,在中国科大苏州高等研究院(下称“高研院”)若水路新校区组建。

全重定位于持续引领全球的仿生界面材料科学研究中心,围绕超浸润界面原理的物理化学本质;限域去浸润诱导结晶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本质;生命体超低能耗过程的物理化学本质,深入开展仿生界面材料的基础理论及应用技术研究。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重大任务为牵引,解决仿生界面材料科学领域基础理论遗留的挑战,提升新材料原始创新能力;研制仿生界面新材料,突破关键技术瓶颈,产生颠覆性技术,完成国家重大战略任务。

全重实验室主任江雷院士,目前有120多位固定研究人员,包括2位仿生界面材料领域中国科学院院士、20位国家级杰出人才和50余位国家级青年人才。2025年-2030年,全重将面向世界科学前沿、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国民经济主战场,聚焦未来颠覆性技术创新,打造“引领性”核心技术,解决一批“卡脖子”关键技术难题。

一、研究方向

1.仿生智能材料与器件:仿生感知(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相关的智能材料与器件;

2.光电信息半导体材料及微加工技术与装备:有机半导体、量子点、化合物半导体微纳加工技术与装备,以及相关光电集成器件性能测试表征技术;

3.生物医学工程材料:牙齿、骨骼、生物组织等类器官的仿生合成与制备;

4.神经脑科学:生物光遗传及成像技术背景下的神经科学、微流体基神经类器官技术;

5.AI材料:AI辅助合成与制备、基因编程组装制备。

精通上述方向中一项者皆可加入,具有交叉科研背景优先,以个人强项融入团队研发,相互学习多学科最新技术,在项目中拓展个人研究领域与能力。

二、招聘岗位

2.1教授/研究员/特任研究员1

2.1.1岗位要求

(1)A类-教授/研究员:原则上不超过50岁(在国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获tenure-track教授职位,年龄可适当放宽),具有广泛的国际学术影响,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达到用人单位正高级优秀学术带头人水平;

(2)B类-特任研究员1:原则上不超过40岁,取得博士学位后在知名高校及科研机构拥有3年(含)以上工作经历,或副教授及相当岗位任职经历,在中国科学院外引进,有优良的科技创新潜质,具有独立开展工作及团队协作能力。

2.1.2薪酬待遇

(1)A类:中科院提供安居补助200万元,同时享受苏州市人才住房补贴政策,薪酬实行协议年薪制;

(2)B类:薪酬约71万(含五险一金及房补),通过中科院择优评审后,中科院提供安居补助100万元。

人员编制/人事关系在中科大本部,工作在中科大苏州高研院,可享受苏州市相关人才待遇政策。

2.1.3科研经费

(1)A类:学校提供不少于1000万,中科院对学校进行匹配,总经费最多可达1800万;

(2)B类:启动阶段,学校及高研院提供250万启动经费;中科院择优通过后,高研院进一步追加支持,中科院对学校总体支持进行1:1匹配,不超过400万。终期评估优秀者,由绿色通道晋升学校教授(正高四级)岗位,同时高研院追加100万经费。

2.1.4住房待遇

享受周转房及人才优购房政策,可入住高研院自建教师公寓。

2.1.5其他支持

享受苏州英才卡服务,包括子女教育服务、医疗保健服务、高铁机场绿色通道、免费游览园林、政务绿色通道等。子女可就读中国科大独墅湖学校,包括附属中小学。

2.2特任副研究员暨博士后

2.2.1岗位要求

(1)已取得博士学位;

(2)年龄不超过38周岁;

(3)取得同行专家认可的科研或技术等成果。

2.2.2薪酬待遇

博士后税前年薪不低于32万(含社保福利),同时支持申请江苏省卓越博士后以及国家博新计划;特任副研究员税前年薪不低于40万(含社保福利)。特别优秀者另议。另有优厚绩效奖励,校内周转房,子女可就读中国科大独墅湖学校,包括附属中小学。

三、联系方式

以上应聘者请提供如下电子版材料:

(1)简历(需包含个人基本信息、外语水平、各学历阶段信息、科研成果、教学成果等);

(2)学位、学历等证书;

(3)能充分反映本人学术水平的相关材料(论文、项目、专利和奖励情况等);

(4)详细的联系方式。

联系方式:龚流娥gongliue@ustc.edu.cn(邮件主题标明为“应聘岗位+姓名+硕博英才网”)

原文出处:

https://sz.ustc.edu.cn/rcdw_rczp_show/293.html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等事宜,请与我们联系。邮箱:shuobojob@126.com。

微信公众号

关注硕博英才网官方微信公众号

硕博社群

更多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