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硕博英才网 > 高校招聘 > 江苏 >

南京大学环境与健康研究院2025年度准聘长聘岗位招聘公告(事业编制)

发布时间:2025-03-19 16:54信息来源:南京大学环境与健康研究院

南京大学环境与健康研究院2025年度准聘长聘岗位(事业编制)招聘公告

研究院介绍

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在历次教育部学科评估中均名列前茅,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学科下设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规划与管理三个系(南京校区),以及环境与健康研究院(苏州校区)、环境健康产业学院(苏州校区)。2022年,在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取得优异成绩,“环境科学与工程”软科排名全球第7,“地球和环境科学”自然指数全球(高校)第1。

学科拥有一流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90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计划21人、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40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教育部/科技部/江苏省/中石化协会创新群体或团队6个。建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水质风险控制工程学”基础科学中心、共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能源与气候变化”基础科学中心、水污染控制与资源绿色循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有机毒物污染物控制与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社会经济环境系统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和6个省部级平台、14个校地联合平台,并控股一家上市公司。

南京大学环境与健康研究院作为南京大学苏州校区重点发展方向和首批建设的研究院,将打造面向“生态文明”需求,突破学科和专业边界,突显多学科交叉的科研、教学平台。研究院以跨界融合提升学科水平、服务国家/区域环境健康产业为目标,着力建设以健康为核心的多学科充分交叉融合的新学科。研究院下属环境公共健康科学中心、环境材料与生物技术前沿中心、区域环境质量与碳中和研究中心、智能环境中枢研究中心、绿色环保产业工程中心五大研究中心,以健康为核心,开展理论、技术、工程等多维度前沿研究。

招聘岗位设置

南京大学环境与健康研究院拟面向全球招聘有志于从事环境与健康领域各主要研究方向的优秀青年人才。本次拟招聘准聘副教授、助理教授若干名;特别优秀的高层次人才岗位另议。拟聘岗位的研究方向包括:

1. 环境健康效应与评估

2. 环境风险评估与控制

3. 气候变化适应技术与政策

4. 碳中和技术与策略

5. 产业生态与可持续发展

6. 环境大数据与智能管控

7. 智能环保装备

应聘条件

1.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和法规,热爱教学科研事业;

2. 具有良好的师德师风,恪守学术道德,勤勉工作,无犯罪记录,无违反师德师风和学术道德惩处记录;

3. 一流的学术背景:具有相关学科领域的博士学位,具有一流教学科研机构的学习、工作经验,熟悉相关领域国际前沿的研究动态。原则上,准聘助理教授要求博士毕业从事学术研究2年以上,准聘副教授要求博士毕业从事学术研究4年以上;

4. 出色的教学能力:应具有能够胜任本学科核心基础课程和前沿课程的教学能力,掌握良好的教学方法,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5. 突出的科研成果显示度与未来科研发展潜力:应有相关研究方向的成果显示度,对相关研究领域有创新性观点,未来研究计划思路清晰,具有较好的学术潜力;

6. 截至招聘公告发布之日未满40周岁(即指1985年3月19日以后出生),以有效期内的身份证件上的日期为准。如申请人已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年龄可适当放宽;

7. 身体健康。

申请方式

1. 岗位申请信(应明确申报的研究方向、具体岗位)

2. 详细个人简历(含已发表学术成果目录)

3. 研究成果与创新性

4. 研究计划与研究潜力

5. 三封推荐信(推荐人应包含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导师)

6. 教学经验陈述

以上应聘材料请申请人通过链接https://table.nju.edu.cn/dtable/forms/d75211c3-e55a-4cff-ba59-59ec31c263ce/填写申报简表。同时发送以上材料至苏州校区人才招聘邮箱hr.njusz@nju.edu.cn,并抄送lizzycui@nju.edu.cn(崔老师),请将邮件标题命名为“本人姓名+环境与健康研究院+应聘岗位+研究方向+硕博英才网”,可同时附上其他成果证明材料等。

薪酬待遇和相关配套

1. 事业编制(外籍人员除外);

2. 实行年薪制(具体另行商定);

3. 科研启动经费;

4. 研究生招生;

5. 学校提供短期周转住房和住房补贴,获聘人可优惠购买学校提供的商品房;

6. 协助子女就读小学和中学。

申请截止日期

2025年6月30日

政策咨询

电子邮箱:lizzycui@nju.edu.cn (崔老师)

南京大学环境学院网址:https://hjxy.nju.edu.cn

南京大学环境与健康研究院网址:https://ieh.nju.edu.cn

原文出处:

https://rczp.nju.edu.cn//zrjs/zrjsgwlb/20250319/i310135.html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的文/图等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及方便产业探讨之目的,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等事宜,请与我们联系。邮箱:shuobojob@126.com。

微信公众号

关注硕博英才网官方微信公众号

硕博社群

更多社群>